今日,第二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第二日主題為“全球資源共享投資雙向互動”的論壇繼續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荷蘭外商投資局中國事務的首席代表、荷蘭王國駐滬總領事館領事紀維德發表演講。
以下是文字摘要:
各位貴賓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來香港跟你們分享一下我們荷蘭外商投資局在中國十年幫助大概300多家企業到歐洲、到荷蘭落戶的經驗。
首先,怎樣管理你在歐洲的業務,這是我們常常被問的一個大問題,無論是在北京的大的國企公司或者是在杭州的民間公司,或者大的上市深圳公司,都是同樣的問題。有的公司已經有七、八年的經驗,有的剛剛在落戶,所以我本來是準備了一個45分鐘的PPT,但是聽說我的時間只有7分鐘,所以會講快一點。歐洲是很復雜的市場,跟美國不一樣,美國是單一的市場,一種語言,一種貨幣,歐洲不一樣,每個國家都有他的文化,雖然我們有歐盟,但歐盟只管一些對外貿易,每個國家有他實際的法律環境,我們有歐元區、有英鎊等等,讓這些到歐洲出口的大的中國企業遇到比較大的挑戰。
但是,歐洲市場對中國企業是一個有大意義的市場,去年中國銀行在歐洲開了5個分行,阿姆斯特丹分行是他們最成功的一個分行,業績最好的。但一方面他們是做中國企業到荷蘭或者是到歐洲投資公司的業務,他們很重要的市場是歐洲的企業、荷蘭的企業到前全世界投資、開發市場的業務。怎么樣去選擇你的歐洲的運營基地呢?我們有四個最重要的考量,第一、你要考慮到你的消費者、你的客戶在哪里,這里有一個藍色的香蕉(圖),這是歐洲人口、工業最集中的位置,容納了大概60的GDP,具體來看,在900公里的范圍可以達到220億的消費者,所以你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考量。
還要考慮他的物流,因為過去幾年歐洲碰到很多的經濟危機,所以到歐洲出口量沒有增長那么快。這些物流中心是集中在一直在發展的大港口附近。從歐洲到阿姆斯特丹每個禮拜有113個航班,這是貨運。荷蘭這個小國家目前已經有8-15個歐洲分布中心,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的出口商要做自主品牌,他從OEM轉到自主品牌,但如果要做自主品牌,你要了解你的終端客戶,你要控制供應鏈,等等,所以你必須在歐洲有一個基地,然后在這個基地你要去開拓整個歐洲市場。
所以供應鏈對出口商是最有挑戰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他希望盡量降低他的物流成本,這家是海康威是,是一個航空公司,他們也準備在歐洲設立他們的分部中心。
第二,運營成本。畢馬威公司做全球投資環境競爭力的研究,以歐洲大陸來講,荷蘭的運營成本最低,英國算是歐洲的話,英國人自己不認為他們是歐洲人,英國是最低。但是從物流方面,你必須在歐洲大陸有一個基地。
另外,為了開拓歐洲市場,每個國家的稅收政策要了解,第一要考慮到從哪個國家進你的貨,雖然我們是歐洲貿易單一的市場,但是每個國家有他的關稅的做法,比如荷蘭允許進口的時候延期繳納增值稅,你比較容易利用你的資金流,但有的國家不是這樣,你要先付增值稅,然后5、6個月之后退稅。
在設立公司方面,在荷蘭在兩周之內可以設立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另外要考慮到每個國家的企業所得稅,有的國家比較高,有的國家比較低,荷蘭是20-25。
最重要是你要了解是不是那個國家讓你跟國稅局做一個預先稅務減免,大部分可以降到10以下,如果你的公司要做研發的話,你要了解是不是這個國家有優惠的稅收政策有關系研發方面的業務,比如在荷蘭可以降低企業所得稅15。最后,你要派你的員工到這個國家去,你必須了解是不是他給你一些個人所得稅的優惠。在荷蘭,你可以有30的免稅。等到你的公司在歐洲各個國家都有子公司,你可以考慮在歐洲設一個控股公司,比如荷蘭有一個架構,他讓你豁免紅利稅和股息稅,再加上荷蘭跟95個國家有稅收協定,就可以降低你的這方面的成本。
這是一個案例,在中國的母公司,你在歐洲其他國家,甚至在歐洲和中東的子公司可以設一個控股公司,降低這方面的成本(圖)。比方說柳州柳工就是,他在歐洲有其他子公司,他在荷蘭設立他的歐洲總部,通過歐洲的這些控股公司,降低他在歐洲的運營成本。
第三,非常重要,你要在歐洲成功,你要找一個當地的伙伴,沒有一個好的當地的團隊和合作伙伴你的公司也不會成功,還有就是你要找一些當地的人幫你做市場、做行銷,還要找一些高素質的人才。但是更重要是勞動力要很有彈性,因為你剛剛在那邊設立一個分支機構,你可能還不知道那個市場怎么樣,你可能要找一些允許你的短期的工作合同,有的國家在這方面比較有彈性,有的沒有,所以這方面要慎重考慮,因為你剛剛開始在那邊運營,你可能需要雇傭一些短期合同的員工。另外,就是要找在國際管理方面非常有經驗的人,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有國際管理的人才,但是說實在還不夠,這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跟當地的人才對接,去了解各個市場。
語言能力也很重要,如果你在做整個歐洲的拓展,你要找一個國家可以找到足夠的人力,不只是英文,要會法文還有德文,因為我們是一個小國,我們一出國,我們必須講別的國家語言,我們從小就要學4-5種語言,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荷蘭人也講中文,所以荷蘭可以幫助中國企業更容易做跨歐的負責不同的市場的服務。
華為的總經理講荷蘭90的從業人員都是使用英語,他覺得這個環境非常國際化,當然英國是更好的選擇,但英國不是在歐洲大陸,不知道英國人的法文和德文怎么樣,所以我一直認為荷蘭是一個很開放的經濟,語言方面的能力也是相當強的。
第四,創新,為了加快國內的競爭力,再加快國際化,創新、高質量的技術,還要找前面一個演講人提到的收購的商機。我只能講荷蘭的部分,我不太了解其他國家,其他國家都有其他非常好的技術。因為荷蘭一些大的跨國企業在荷蘭和全世界的運營,包括殼牌、飛利浦、聯合利華等等(圖),他們已經發展了很久的時間,他們在荷蘭也研發了很多新的技術在全世界在賣,像飛利浦公司從制造,現在做研發,他們也吸引了很多外國企業跟他們一起去開發市場。蒂斯曼這個大的化工企業,他說我們不能只自己做研發,我們必須要伙伴,我們必須到中國,比如蒂斯曼在上海有研發中心,他說我們必須跟全世界各國一起做,我們才能真正地做世界頂級的產品,這是一個非常開放式的想法。飛利浦公司也有開放式創新的研發中心。
北京的四維圖新去年收購了一家公司,做衛視導航系統,裝在車子里,他們最大的市場是德國的大的汽車制造商,所以四維圖新就買了荷蘭這家公司,他們現在把這個研發公司也擴大到100個員工,把荷蘭當成他們歐洲的研發中心。
好孩子集團,他們在荷蘭設立他們的歐洲產品設計中心,他們雇傭了當地的團隊,他們按照歐洲各個市場,幫好孩子集團設計他們的產品。以收購來講,我想大家都知道歐洲現在是非常熱點的地方,因為歐洲公司需要錢、需要融資、需要找全世界的伙伴,因此,從中國我們大概有15個項目這幾年都成功的收購荷蘭的公司,從汽車制造業到新能源,等等,我們看到一個獨一無二的贏模式,荷蘭公司有技術,但是他們需要融資、需要資金,最重要他需要市場,所以荷蘭跟一些其他的歐洲國家不太一樣,他是一個小國,他沒有一個很大的國內市場,所以他要做頂級的技術或者產品,他必須很快地國際化,中國公司不一樣,他有很大的內需、很大的國內市場,所以荷蘭公司特別適合找一些中國企業,一方面他可以找融資,另外一方面他也可以去鋪路、去開發中國市場,中國市場肯定需要這些技術,他也是透過荷蘭的這個公司也可以去開發歐洲的市場。
我覺得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湖南的湘潭集團,兩年前他收購了荷蘭一家做風力發電機的小公司,大概1億歐元的項目,這個公司現在拿到了德國的一個很大的訂單,就變成湘潭集團非常重要的在開發風力發電的單位。
目前有322家中國企業到荷蘭,我們大概是在歐洲第三個中國企業的目的國,第一是德國、第二是英國。光去年有30多家新的中國企業在荷蘭落戶。
最后,我們荷蘭外商投資局在中國有三個分支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也包括香港,我們可以幫您安排考察,最重要是你們在荷蘭成功落戶,我們繼續跟你保持聯系,因為你們成功,我們也成功。
最后一個案例,華為公司05年有5個員工在荷蘭,現在有400多個員工,也開了4家公司,類似很多成功案例。最重要我們是免費,而且保持保密。
<!--news_keyword_pub,stock,sz000528
</body>